狙公养了很多猴子,他很懂得猴子的心理。有一年闹饥荒要缩减猴子们的食粮,他对猴子们说:以后每天早上...
阅读提示清明时节,网络云祭祀成为不少人缅怀先人的新选择。但一些网络祭扫平台出现乱象,如设置“香火...
比亚迪官方发布了旗下紧凑型纯电动轿车——2023款e2的官图,并宣布将在4月6日正式上市。E电园获得了2023...
广西清明时节雨纷纷未来一周多降雨气温下降告别“夏日”重回春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得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明白猴子的心态,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常常缩减家里的粮食,去满足猴子的胃口。有一年,村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开心,就先和猴子们商议,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晨给你们三颗果实,夜里再给你们四颗,好吗?”
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起身来,表现出十分生气的样子。狙公看过,很快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晨给你们四颗,夜里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晨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认为食粮已经增强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成语朝三暮四原先形容用诈术蒙骗人。后用于形容经常变卦,变化无常。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排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中心思想贯穿着,并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渐加深提升,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致构造。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觉得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而且在不断向对立转换,因此没有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庄子这样的看法是抓住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化。文章含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深陷形而上学观点当中。可是,在他阐述中经常表现出深刻的探索与智慧。文中涉及许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相关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