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中美两国工厂转移浪潮下,跨境出口公司与供应商面临风雨飘摇的时刻!_环球热消息

2023-04-16 11:48:05 来源:海犀网
作者/海犀网 文章约3000字

疫情结束后,跨境电商公司对地缘政治、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回弹变得越来越关注,有卖家也慢慢发现了某些趋势:全球工厂供应链的重组正在形成。

但由于这种改革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投资成本飙升的背景下进行的,这让国内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和供应商更容易受到不同变动和压力的影响,并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害。


(相关资料图)

这些影响和伤害,卖家也在外资撤资、工厂搬迁、订单减少、原材料成本增加等情况明显感受到。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公司和外贸工厂感受到了财务危机。

“看见北美的工厂复兴趋势”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与制造业相关的建设支出达到10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超过了建造学校、医疗中心或办公楼的支出。

新工厂在城城镇、郊区、平原兴起。大部分增长来自电动汽车电池和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这些优先事项得到了数十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激励措施的支持。曾经完全依赖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眼镜、自行车和健美补品的其他公司也慢慢回归美国。

华尔街公司Melius Research列出了大约3800亿美元的“大型项目”(投资超过 10 亿美元)。其中,这些项目近60%的计划设施已经在美国破土动工。

随着美国政府针对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半导体的刺激措施大量增加,制造业建筑支出创纪录预示着美国制造的反弹,外媒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在美国建厂。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北美工厂的复兴趋势是真实存在的。”

此前,疫情导致的短缺和延误是制造商重新考虑其分布供应链的首要理由。

(图片/华尔街日报“美国重回工厂业务”)
“供应链从中国向全球转移”

对北美投资的激增通常被称为“回流”。

在很大程度上,工业制造商增加产能是为了满足该地区需求的能力,并增加供应链的弹性;虽然它不会取代亚洲现有的生产,这也意味着,构成全球工厂供应链主体的中小企业实际上需要更加全球化,能够支持在多个地区拥有设施的大型供应制造商。

在消费群体萎缩的前景下,已经促使亚洲越来越多供应商将资金投资在其它国家。

空调制造商开利全球公司(Carrier Global Corp .)指出,一家供应商愿意在其位于墨西哥蒙特雷的工厂隔壁再建一座工厂;中国锂业公司四川亚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周宣布与韩国电池制造商LG Energy Solution Ltd .合作,在摩洛哥生产可用于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中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广西玉柴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进军东南亚;韩国制造商正把目光投向中东。

同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感受到了所谓的“中国+1”(即推动在中国本土以外至少再建立一家工厂)的压力。最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正在将生产转移到国外。Foxconn Technology Group计划投资约7亿美元在印度新建iPhone零部件工厂,而AirPods制造商GoerTek Inc. 则投资2.8亿美元在越南新建工厂,并考虑在印度扩张。

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正面临来自海外客户的压力,因为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和三年的疫情封锁使他们不敢过于依赖中国。并且这些客户要求中国制造商在国外设厂。

据彭博新闻采访的一些供应商说,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汽车制造商正直接向从冷却部件到制动系统和汽车充电部件的制造商示好,敦促他们在越南和印尼等地建立工厂,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继续合作的可能性。

根据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2年来,中国首次不再是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前三大投资重点。该调查还发现,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考虑这样做的公司比例比一年前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挑战越来越大,中国欧盟商会表示,其部分成员及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已开始在其他市场进行投资,以寻求建立供应链弹性。在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23% 的受访者正在考虑将他们目前或计划中的投资转移出中国,创历史新高。

(图片/彭博社)

这种转变背后的其他因素包括拜登的通货膨胀减少法案对中国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该法案旨在减少对中国材料的依赖,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

某汽车制造公司首席运营官表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生产设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和地缘政治风险,例如贸易紧张局势或战争爆发。

但全球投资的规模性变动引出了一个棘手的供应问题:支持这一建设热潮的组件、原材料和工人将从何而来?这些东西的成本是多少?这些项目的回报是多少?这些问题对小公司来说更为重要,新工厂的建设并不便宜,而且这种投资即使在最好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延误和成本超支。

很明显,现在可能不是最好的时代。

▲关注海犀网,回复“社群”,加入跨境电商交流群!

“亚洲供应过剩,库存收缩”

供应管理协会对美国制造业的数据表明3月份收缩正在加剧,这是自2009年以来处于最低的水平(不包括疫情期间)。

随着疫情封锁时代的结束,中国的供应商交货时间正在缩短,但企业仍不愿建立库存,使新订单率和产量保持在疫情的高位以下。

对于亚洲其他地区,外媒表示曾经庞大的海外市场正在衰落。根据最新的商业调查,日本制造商现在表示供应过剩,出口将受到抑制,这种悲观情绪在小型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当面临种种压力时,拥有充足资源的大公司有能力看穿趋势并进行长期投资,但预算有限的小公司可能就会面临许多难题。

Melius Research 分析师斯科特戴维斯援引美联储数据的分析显示,银行正在以自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未见的利率收紧美国的商业和工业贷款标准。虽然最大的工业企业在想要借大量资金时会感受到更高利率的影响,但许多企业大多是通过自由现金流自筹资金,这限制了更严格的贷款标准对其运营或资本支出计划的直接影响。

在美国制造商协会第一季度展望调查中,融资渠道的挑战成为现在公司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他们的主要担忧,其次是原材料成本增加和供应链挑战。然而,这项调查实地工作于3月7日完成,前段时间硅谷银行的倒闭,引发了人们对更广泛的银行业危机的担忧,而瑞士信贷集团和瑞银集团的被迫合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危机股份公司

在中国,虽然信贷流动迅猛,但主要流向大型国有企业。这会挤压中国工业制造一部分私营部门的中小型制造商。虽然这些公司的业绩近几个月有所改善,但它们的财务基础仍然较弱,而且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削弱以及大公司寻求通过对供应商施加压力来保护自己的底线,它们的利润率正在受到挤压。

随着原材料和运费通胀的缓解,一些制造商越来越积极地要求降价。美国空调制造商开利全球公司的成本在2021年激增了5亿美元,在2022年激增了15亿美元。首席执行官戴夫·吉特林 (Dave Gitlin) 在2月份的巴克莱银行会议上表示,能收回成本已经是公司“天赐的权利”。“我们的供应商要么与我们长期合作,要么不合作。我们将转向准备从成本角度、质量和交付角度选择合作供应商。

全球供应链的转移对每家公司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但试图跟上步伐的小公司可能会首当其冲地感受到财务压力。

如今在这种转移的浪潮之下,中国的跨境出口电商公司和供应商都面临着许多难题,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愈加考验公司的运营和资金能力。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